地址:合肥市庐阳区沿河路368号万家华庭A座1802号

电话:15055126600

邮箱:ahszmxh@163.com

联系人:魏波

学会新闻

江海阳:一场照明设计的修炼(下)

点击:60时间:2018/8/7 13:25:48

17:10分,书院外广场太阳隐在浓重的白云里,江上吹来凉风。

书院,肃静稳定,它就在这里,不喜不怒,不增不减,守着岁月的存在。

我们眼前的竹山书院,从清乾隆年至今已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雨,一砖一瓦一石一门楼一角柱都成为今人追思历史,崇慕文化的象征。它本身就是文化的体现,有光和无光都影响不了它的现实价值。只是我们多事,一定要在今天晚上把它照亮,而且还要用光再现一种书院的情致氛围。这时,如何巧妙用光就成了考量我们创作智慧的事情。

分配人员试验开始

何老师计划用一组灯对建筑进行塑形,再用彩色的灯具对周边的树木打光,让环境呼应起来。我不知道他最后做出什么效果,看着头顶云层越来越厚,实在不敢多打扰他,于是走开。至于我那组学员,他们已经在忙着布灯接线,这时间确实要抓紧了。

17:30分,雨终于落下来了,酷热顿消。

一座牌坊就是一座记功旌表柱,人生的荣耀都在上面了。

李老师要试验的这座牌坊是曹氏宗族为清代两位官至御史和学政的族人所建,本来牌坊的后面还有一座“崇功报德祠”,不知什么年月已经被毁掉去了。石坊建于乾隆二十七年,坊高13米,宽8.5米,为三间三楼四柱冲天式青石牌坊。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是不可能在牌坊上装灯的,哪怕是临时也不行,因为没有架子也没有固定的工具。按照李老师的设想,用不同组合的投光灯对牌坊进行照明,在泛光的角度下实现局部的细节刻画,最后完成视觉美学提升,其实李老师是想让牌坊从夜空中凸显出来成为地标性质。

学员开始创作

在这样的照明设计要求下广场中的牌坊必定成为视觉的重点,作为空间的起承转合之物,这样设计也有利于烘托村落整体的氛围。

18:00分,雨正酣,眼前的雨帘扯成白蒙蒙的屏障。

古村,烟雨,石坊,书院,天色尚明,感觉少了一味什么东西!酒!此时岂能无酒?为什么此时我们特别想喝酒?正好雨下的大家也彷徨无度。我说酒家老板,有酒吗?拿上来;有肉吗?切二斤,花生米一碟子,那包榨菜也上来,对了还有徽州的毛豆腐,一并上席!

光创意下的现场

光所产生的意境

光影游戏

这就是空间气质所感应的精神活动。空间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具体来讲空间中包含着人、动物、植物、空气、水、土壤、城镇、道路、建筑、家具……虽然每一个空间都有相似性,但还是存在强烈的差异。在某个特定空间,比如在夜晚散步,一声蛙鸣能让你回忆起人生的某一次经历,感受到空间似曾相识。就像这一刻,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一湾碧如雀尾的江水,一座百年来屹立不改的书院,一个早已盼望久未实现的梦,让我豪情勃发,一瞬间无数个经历过的相似空间涌上心头,忽然想呼朋唤友喝上一次酒了,其实是空间和我产生了心理上的呼应对话。

空间气质也被称为“场所精神”,也就是在场所中被人为因素所理解和附加的感性特征,让人在空间中具有认同感、存在感和方向感。照明设计是空间中的一个时段性表现,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住空间的气质和场所精神,设计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错误的照明现象。例如我们不能将办公空间的静谧和庄重气质做成夜场的喧闹梦幻,也不能将商业体的时尚活力做成交通枢纽的准确单调。这就是空间和人以及照明设计之间的关系。

空间的色彩关系

18:35分,雨势渐小,天色渐昏,我们冲进雨里开始工作。

我要求我这一组的八个学员每人都要做一个灯光作品,题材不限、目的不限、手法不限、灯具不限。可以选择在天井和正厅做组合创意,可以在园林里投光炫技;你可以只将院落的一角打亮,只要在背景白墙上呈现美妙的瓦檐影子;你可以将徽派建筑大厅的牌匾照亮,只为营造颇具神秘感的书院故事;你可以将天井里的道路用色彩染亮,只为出现某种心理暗示;你可以将栏杆的影子打在后面的粉墙上去,不管现实中眩光条件有多么刺眼。

现场的拍摄纪录,巡光的经历

试验现场纪录

也许是还没习惯我的要求,学员A的作品上手有点拘谨,老实规矩地先用两盏48瓦的宽光灯具平射把中堂挂像、对联照亮。他又问我能不能把天井地面通道打亮,“你不要问我,是你在创作,想怎么玩都可以。”也许是我鼓励了他,接下来他的创作就快速了许多,很快作品做完——厅堂是空间亮度的重点,中堂墙面亮度很高。用红色灯对地面投射,红光映在屋檐下方,小型射灯侧打天井的盆景花卉,形成对称布灯。在手法上和意识上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思维的窠臼。

迷乱的影子倒是很像电影的场景。

学员B的想法很简单,将正堂踏步两侧的垂带石打亮,似乎想强调中轴线上的秩序。从对面打过来两盏灯将盆景的影子投在侧廊的白墙上。好!终于有学员想到可以用光借影的效果了。我问学员为什么这样创意?他说:“这个厅堂我喜欢的就是天井这一块,你看这会天上的云走的多急啊!从这方天井里能反射看到天光的变化,那么对应的地面也是有变化的,这就是将环境光影叠在了一起。” 

这个时候天幕变得幽兰,大块的云从天井的上空吹过,我不知道这样的天气还能坚持多久。正犹豫间,豆大的雨就下了起来。

18:50分,雨暂缓,几个学员开始去做园林照明创意。

学员C拿着灯试来试去不知道怎么下手,而这天气已经容不得他在这里耗费时间琢磨了,我不由得催促他。其实他们都忽略了还有梯子,还可以举着灯移动照明,他们的思维始终都被这个环境和过去的经验限制着。现在我开始限定时间,每个人只给你8分钟,必须在这个时间里做完所有创意工作!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也许受到上一位同学的启发,学员C将灯紧贴在盆景上将盆景花木的剪影效果打在墙上,如此形成的疏影迷离效果很是耐看,有一种反常规的光底版效果。我安排两个男生从廊墙前走过,仿佛在模仿古时候书生在廊下漫步研读学问。

这只是基础光,没有向下的功能照明,怎么能吸引人的关注?

下一个学员D我要求他换一个思路,首先将正厅的灯光关掉,在一个没有光的空间重新定义视觉效果。他开始做了,首先从下向上将围合天井的四个角的檐口下底照亮,光色在4,000K,,又用一盏灯将正厅前“学达性天”匾额照亮,再用一盏宽光投光灯将厅堂照亮,完工。其实他已经很好地定义了整个空间的框架和主要节点,这是他的作品有意思的地方。

到这个时候学员们基本上就放开了思路,敢于用手中的灯去照亮自己想要表达的区域和节点了。学员E于是将大门口的轩顶打亮,定义了入口的亮度,并且和门口的木屏风形成光影关系。

19:10分,竹山书院小园林内,几个学员已经用灯光营造了奇特光感出来。

竹影印墙。

同一时间园林里的灯光已经做完,学员们喊我去看,猛一进去令我大吃一惊!在幽幽的天光下,白墙上映衬着乳黄的栏杆影子,清晰又深刻。走进院子里,看到他们正在采用不同角度试光,而出现的光影错综变化,每一个都是那么富有趣味。如果抛开眩光不谈,我觉得如果园林里能实现这样的光手法,实在是重新塑造了夜晚中国园林的想象空间。

夜幕下的期待

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在玩。在这处小园林里有两座卷棚轩屋相对,屋外有回纹栏杆,一圈连廊相绕。院子中间一方太湖石,一蓬修竹成为园林重心。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无论从哪里投射光,只要是找好了角度和目标,都能出彩。如果用一束光斜着从檐口照射到门窗,会出现窗棂间交织的阴影;如果将门窗关上只在室内打光,又给人一种人影憧憧的错觉;如果透过修竹将光影照在门窗上,又形成了月光下摇曳的印象。

文人情怀的照明是舒而不直,静而多韵,明而有藏,裁而丝连,无中生气。文人趣味的照明雅中含情,令人观后留恋难舍。我们太缺乏美学修养下的照明设计啊!

19:30分,中丞石坊,李老师带的一组接近完成,气温凉爽。

学术扎实作风严谨的李老师用了为数不多的几盏灯,既有投射又有刻画,渲染出了一个饱经沧桑,充满人文气息的石牌坊形象出来。对于控光的苛刻要求,以及配光过程的精挑细选,在这幅作品上体现无遗。照明设计首先是一个苛刻的技术问题,如果不考虑光的质感,受光体的反射,亮度的节制,载体与周边环境的对比关系而一味蛮做,那只能是设计的轻率表达;但是如果不去审视照明语言的表达、审美的愉悦而去盲目设计又无疑是故意做个睁眼瞎,对一切丑陋都视而不见。

中丞石坊,光照下的冷静肃穆,适度的光是最好的。

牌坊的整体视觉亮度适中,细节含蓄包容。石坊上的青苔、印痕、磨蚀都在一种清晰笼罩的光感下呈现出来,既不生硬,也不夺目,就好像天生的石坊在整体发光。在夜晚的气息里象舞台上独幕剧中主角演员,甩一个水袖,错一个眼神,这精气神就苏醒了过来。

19:50分书院大门前,何老师正在给他的组员讲解古建立面照明。

只用光照亮一个角落,建筑的韵味就体现了出来。

何老师先是中规中矩地给同学们演示了一座传统徽派建筑立面需要表现的重点形象部位,比如砖雕门楼上的石刻大字,两侧的鸟革翚飞翘角;如何结合树木的投影映衬在白墙上形成舒曼效果;又如何表达全局氛围,将书院建筑与周边广场、树木协调一致地打造一种情景出来。

建筑的即视表现

然后何老师画风一改,玩起来创意灯光,灯具只是调换个位置,马上浓重的古建阴影就浮现出来,你所理解的历史,压抑、厚重、浮沉、记忆、保、沧桑,诸多情绪活灵活现奔涌而出,这就是照明设计的吸引!

20:30分,书院门厅,室外大雨,所有的人都挤在一起。

最终天公不作美!就在大家玩得最嗨的时候,还有好几位同学没有施展手脚创意作品的时候——雨下大了。

没有人愿意离开,有同学情愿冒雨去做试验,那可不行!门厅地上堆着很多正在打亮的灯,都是应急从外面扯进来的,照得每个人面部表情颠倒好像夜魔变生。在这个雷电的雨夜,身后是漆黑轮廓的百年建筑,从没有人想过这处古老该如何在白天黑夜都能焕发生机。实话说当建筑成为一个纪念品或者展览物的时候,做为建筑本质的功用已经消失,这座书院本来是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的地方,如今却成了旅游目的地。我们醉心于此,实在是感念它所创造的辉煌,也实在是得幸于今天照明设计的魔力!

后记

2016年7月2日周六,雄村试验过去已有一周。

中国的照明设计多是纸上谈兵,不管是文化创意还是方案分析,很少实地切身去关怀一处空间,一地人民真的在想要什么。有一个词很热——“地域文化”,好像一地找不到典型历史人文故事,神话传说那么这个地方就没有了文化。其实这种观念很谬。人创造文化,同时文化也塑造人,文化就是人,人就是文化。从来没有什么地域文化,只有一处地方上生活的人的不同,他们的饮食、审美、风俗、爱好、娱乐、语言、信仰......,当你在设计中实实在在考虑到这个地方生活的人的切身感受时,你就是在做“地域文化”了。

怎么能用光塑造出让人乐于享受、向往、体验的光环境空间?设计从来都是一个天马行空肆意创新的事情,当你负担着沉重的教条和经验,或者囿于陈规和不敢,那你永远踏入不了设计的门槛。

可惜现场条件的限制,不能在更多建筑点位,安装角度上有所创新试验。

可惜时间的不能掌控,更多的浪费在等待,消耗,盘桓上。

可惜那场雨,打断了进程,让大家意犹未尽!

......

只有期待明年合肥中级照明设计师培训班吧!

感谢团队:

2016合肥第三届中级照明设计师培训班全体人员

感谢人员:

任元会 李铁楠 周洪伟 何斌 张祁 顾斌 顾晓娟 杨军 姜潇 李旭彬

特别感谢:

安徽广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歙县雄村风景区管委会主任江宇浩

歙县雄村村委会书记程荣华